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,为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,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,庆祝非物质文化遗产“二十四节气”申遗成功,值我国传统节气春分时节,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于3月16日下午16时在杏坛广场组织了“非遗进校园”千人读诗活动。党委副书记马恩出席,党委宣传部部长邓新民、团委书记马新蕾、中文系党总支书记王艳萍、经济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陆波、教育系党总支书记乔东华,以及100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。
“二十四节气”是中国人认知天象、物侯、时令和大自然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。在国际气象界,这一时间认知谱系曾被认为是中国的“第五大发明”。千百年来“二十四节气”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。“二十四节气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这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。为确保“二十四节气”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,文化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《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(2017—2021)》,加强“二十四节气”保护,建立“二十四节气”传习基地。在这个社会背景下,朗读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歌活动具有深远的文化弘扬和传承意义。
唐代诗人徐铉的《春分日》“仲春初四日,春色正中分。绿野徘徊月,晴天断续云。燕飞犹个个,花落已纷纷。思妇高楼晚,歌声不可闻”;宋代词人欧阳修的《踏莎行》“雨霁风光,春分天气,千花百卉争明媚。画梁新燕一双双,玉笼鹦鹉愁孤睡。薛荔依墙,莓苔满地,青楼几处歌声丽。蓦然旧事心上来,无言敛皱眉山翠”;清代诗人宋琬的《春日田家》“野田黄雀自为群,山叟相过话旧闻。夜半饭牛呼妇起,明朝种树是春分”等一首首抒写有关春分的诗词,让同学们在声情并茂地品读我国古代、现代诗词经典的同时,也深切感受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。
本次千人读诗活动,是一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实践。同学们在诵读中亲近了中华诗歌经典,在亲近中体味了中华文化,不仅彰显了文化育人宗旨,而且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,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。《齐鲁晚报》、《济宁日报》、济宁电视台、济宁新闻网、东方圣城网等多家媒体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报道。
【撰稿:郝鹏 审核:邓新民 编辑:谢建波 责编:郝鹏】